第一百六十二章 爱咋咋滴吧
书迷正在阅读:春光碎:逃跑庶女怀得可是龙胎、抢来的老婆就是香、俞为一、穿到星际开复古动物园、废柴猫猫用奶茶称霸帝国、ABO精神病疗愈院、一心捡漏,却被万人迷男主绊住了、病娇狐狸魔尊不经撩、七零家属院:我怀了糙汉三个崽、重生八零:假千金果断下乡嫁硬汉
《活埋》火了! 排片翻了一倍,达到百分之八,依旧一票难求。 可想而知,这部电影第二天的票房会如何。 网络之上,说这部电影太过压抑,不适合春节档上映。 过个年,高高兴兴不好么? 非要去找虐! 这种声音很多,而且许多看完电影的人也都是如此说。 可依旧挡不住影迷的热情。 不,不是热情。 他们只是好奇。 何况,还有许多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有乐同享,有苦同当! 我都看了,你们怎么能不看呢? 咱们可是兄弟啊! 要郁闷那就一起郁闷。 然后......似乎这感觉还不错。 看了电影,抑郁一下,忽然发现,活着真好。 我的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糟糕。 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嘛。 张榆还不知晓。 他刚把亲朋送走,此时正准备帮父母收拾一下。 “花姐说网上有水军引导舆论,以电影过于压抑,不适合春节档观看为由,意图影响票房。”杨若雪说道,“哼哼,这些人也正是的。不要让我知道是谁,不让要他看好。” 看看杨若雪愤愤不平的样子,张榆下意识的身体一缩。 心中忐忑,若是让她知道是自己找的水军...... 张榆不敢想下去。 不过,他还是很自信,没人会想到会是他,也没有人能够找到他身上来。 作为顶级黑客的他,找个营销号黑自己的电影都被发现,那还混个屁啊! 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或许,在春节档上映的确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张榆叹了口气说道,“那些水军说的也不错。” “那可未必。”杨若雪一笑,说道,“或许跟你说的那般,好电影没有档期限制。而春节档上映一部另类的电影,或许还能脱颖而出。” 我鬼扯的,你也信? 电影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 档期选择显然也是一个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 “我上网看了一下,《活埋》排片增加,但似乎依旧一票难求。”杨若雪说道,“或许,你这部电影两日累计票房能破亿呢!” 一票难求? 两日破亿? 不会真有那么多人喜欢在春节档找虐吧? 张榆一听,连忙拿出手机,开始查询了起来。 他此时已经顾不得帮父母收拾了。 完了! 真的一票难求,许多场次角落的票都卖了出去。 这上座率,恐怕真的不差。 百分之四的排片都能拿下三千多万。 那么百分之八呢? 而其上座率似乎还有增无减。 那么很有可能真如杨若雪说的那般:两日破亿。 麻蛋! 两日破亿,那么这部电影拿下两、三亿的票房,似乎真没多大问题了。 什么时候,一部这样的电影都能拿下如此高的票房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投资一个亿拍摄《蜀山传》呢。 失算啊! 唉! “你不高兴?”杨若雪看向张榆说道,“虽然有水军引导舆论,影响票房。但公司那边一番公关,或许还能化不利为有利,让更多的人对这部影片产生好奇。” 化不利为有利? 扎心了啊! 张榆并不认为公司没有这个能力。 或许,他那刚组建不久的工作室都能办到。 “你这部电影口碑比想象的好。”杨若雪说道,“水军都不黑,只是从影片压抑入手,说不适合春节档。可见,你这部电影是真的火了。” 废话! 那水军是我自己请的。 我要的是叫好不叫座。 不过,如今没关系了。 算了! 爱咋咋滴吧。 貌似得一个神级书法似乎也不错。 或许等百年之后,自己的书法作品还能卖个天价。 至于现在...... 你见哪个活着的书法家的作品卖出多高的价格的? 一夜无话。 初三,初二的票房统计出来。 单日票房榜出现变化。 《长城》依旧霸占着榜首,单日票房虽然跌落两亿,也十分接近。 马腾那喜剧片如推测的那般逆袭,排在第二。 单日票房依旧过亿。 《妖狐》第三,近亿票房。 那部港片第四,单日票房七千多万,与首日票房相比,有些许的增加。 而排在第五的则是张榆的《活埋》,票房近七千万。 累计票房破亿。 这影片票房增加就显得十分耀眼了,直接翻了一倍。 而且单日票房直逼那部投资不小的港片。 张榆这是要一个人吊打港星云集的那部大片么? 春节档第二日票房出炉,《活埋》表现最为亮眼。 而这部影片也彻底大火了。 不仅仅是口碑爆棚,话题度多且热。 电影的许多细节也被网友给挖了出来,然后给出一个“叹为观止”的评价。 张榆似乎没有露面,据说回家陪父母去了。 这到让人理解。 他作词作曲,杨若雪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如今也是大火,而且影响力很大。 很多人听了这首歌都忍不住回家看看。 那作为词曲作者的张榆,回家陪父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张榆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可作为导演的宁远却被媒体寻上了。 “拍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舍得花钱吧!” “这部电影,我拿到剧本,抛开演员片酬,感觉几十万都能拍下来。” “投资多少?” “八千万!” “对,你没听错,就是八千万!” “十三给自己开了五千万的片酬,硬塞了五百万导演片酬给我。” “自己投资的,为什么给自己开那么高的片酬?” “为什么?” “我也想知道。或许是要告诉所有人,他值那个价。或许是想给公司和经纪人一个交代吧!” “究竟为何,这个就要问他了。” “至于拍摄为何花了那么多钱。” “一场戏,一遍就过了,却还精益求精,拍个十几遍。一天就拍好的,硬生生拍了好几天。” “他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式表演,也让我用不同的方式拍摄。” “这样能不增加成本?” “另外,他说剧组人不多,所以剧组没叫盒饭,而是天天下馆子。” “拍戏的时候,他似乎还忙着创作歌曲,所以每天都朝九晚五,这无疑又增加了拍摄时长。” “他真不适合做制片人。” “或许,他是打一开始就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十分自信。” ...... 宁远接受记者采访,爆出了许多料,无疑都让人瞠目结舌。 几十万都能拍出来的电影,他硬生生花掉八千万。 不得不说,张十三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还真舍得下血本啊! 这样的人圈内有几人? 难怪一个人的电影都能让他拍得交口称赞。 而他给自己开出五千万的片酬,也亮瞎了无数人的眼睛。 他这是傻啊! 有人还替他算了一笔账。 抛开交税、公司抽成,经纪人提成,张榆到手估计也就一半。 他这是为的那般啊? 看不懂。 当然,也少不了许多猜测。 就如宁远说的,或许是要给公司一个交代,也想凭此借助公司的人脉资源。 只是可惜。 电影还没上映,他就跟经纪人跳巢了。 那么他以前的公司就白拿钱了。 而他现在的公司却成了冤大头。 钱没拿,却还要出力。 不对! 万盛影视怎么可能是冤大头。 他这是捡大便宜了。 作为《活埋》的发行方,电影爆了,公司自然挣大了。 发行方可是要拿走电影净票房百分之十左右的。 这部影片,万盛影视可没投入什么宣发费啊! 如今电影破亿,万盛影视获利就上千万了。 而这部电影的票房,显然远不止此。 影片上映第三天,《活埋》排片再度增加,达到百分之十。 排片增加,可影片的上座率却并没有因此降低多少。 而影片票房再涨。 并且单日票房超过那部港片,稳居单日票房榜第四。 这部影片几乎火成了形象级了。 圈内,圈外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一个人,加上一些道具,竟然真能成为一部电影。 问题还在于,这部电影的编剧和主演以前压根儿就没接触过电影。 太不可思议了。 “花姐怎么说?” 杨若雪笑着看向刚挂电话的张榆。 她这两天一直在关注《活埋》的相关信息,而且还时不时的转发一些对这部电影,以及对张榆大肆夸赞的报道。 她为张榆的成功感到高兴。 “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张榆说道,“另外,《活埋》的排片或许还会增加。” “那怎么感觉你有些不高兴呢?”杨若雪疑惑的问道。 高兴? 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啊! 香江的一栋商业大楼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唉! 张榆再次感觉系统就是魔鬼。 按理说,这种成功有奖励,失败有安慰,自己怎么也应该满足才对啊! 可偏偏...... 人心都是这么欲求不满的么? 张榆感觉自己太贪了。 “没有啊!”张榆说道,“那电影成功与否,现在不是还没定么?” “肯定成功了啊!”杨若雪说道,“口碑这么好。而且网上预测,《活埋》的票房可能破五亿。你这部影片被你瞎折腾一番,成本翻了无数遍,但还是稳赚不赔的。这难道还不叫成功?” “五亿?那么多?”李清芳有些惊讶的问道。 “妈!”张榆苦笑一声,说道,“票房五亿,我到手也就一亿多而已。这电影没赚多少的。” “怎么会?”李清芳有些不明白。 张援朝也都看了过来。 这电影不是你一个人投资的么? “五亿票房,院线拿走近一半,另外电影专项基金什么的。制片方和发行方也就百分之四十多点。”张榆说道,“我作为投资方也就拿到百分之三十多点。然后还要扣税的。” “哦!” 李清芳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 “这部电影投资八千万。”张榆说道,“也就是说,电影票房破五亿,我也就能赚个几千万而已。” “几千万还叫没多少?”张援朝说道,“还而已。” 张榆尴尬一笑。 他这话凡尔赛了么? 没有! 张榆一首歌都能挣几百上千万。 一部电影才挣几千万,自然就算不得多了。 当然,之所以挣这么点,主要还是张榆自己把成本折腾高了无数倍。 真是...... 亏大了啊! 早知道想什么商业大楼啊,直接奔那技能去不就得了。 那样有技能拿,还能挣更多的钱。 唉! 现在还能怎么办? 认命呗。 这电影票房即便没有达到预估的五亿,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绝对不会亏本。 抛开其他版权,这部电影仅仅是票房就能回本,还能赚上一笔。 据说国外有电影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想要购买版权。 当然,这种说法最大的可能就是公司弄的一个宣传手段。 “准备什么时候走?”张援朝说道,“你电话那么多,显然事儿不少。” “明儿走!”张榆想了想,说道,“再呆下去,媒体记者恐怕就要找上门来了。” 电影火了,张榆却没露面,媒体追到家里,也没什么不可能。 张榆可不想这样。 而且,他跟杨若雪在家里呆着难得清闲。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外,还有不少慕名而来之人。 再呆下去,恐怕就要影响父母的正常生活了。 初五,张榆和杨若雪坐飞机回了中海。 而此时《活埋》的票房眼见就要破三亿了。 而且单日票房也破八千万,直逼排在第三的那部《妖狐》! 网上对这部影片的票房预估,也从五亿涨到了六亿。 至于票房究竟如何,如今还难说。 许多人分析,这部电影的潜力远不及其他电影。 毕竟只是一个人的电影。 票房之所以这般惊人,很大程度上是影迷出于好奇。 而这种好奇心会随着时间而变淡。 何况,春节档观影高峰也即将结束。 “看看吧,这些都是你的影视邀约。”王梅递给张榆一份文件,说道,“另外还有其他邀约,我让人整理了一下。” “这么多?” 张榆拿过一看,有些惊讶的说道。 “这些是筛选后的。”王梅说道,“这还只是我这边的,你工作室那边,应该还有不少。” “我如今忙着专辑呢,哪儿有时间接这些啊!”张榆摇头,说道。 “其他还好说,那《华国好声音》呢?”王梅说道,“那节目可是你策划的,总决赛邀请不少嘉宾助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