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再一次想成功
书迷正在阅读:春光碎:逃跑庶女怀得可是龙胎、抢来的老婆就是香、俞为一、穿到星际开复古动物园、废柴猫猫用奶茶称霸帝国、ABO精神病疗愈院、一心捡漏,却被万人迷男主绊住了、病娇狐狸魔尊不经撩、七零家属院:我怀了糙汉三个崽、重生八零:假千金果断下乡嫁硬汉
《疯狂的石头》这部影片,张榆是最大的投资方,可并非唯一投资方。 万盛影视也是投资出品方。 或许投资不多,可该有的便利,也是有的。 不然,若非《封神》提档,一部小成本影片怎么可能拿下百分之二十的排片。 哪怕同期没有大片上映。 即便《封神》这部大片提档,《疯狂的石头》依旧拿到百分之十五的排片。 可想而知万盛影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若没万盛影视的投资在,这部影片初始排片能拿百分之十,恐怕就很不错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 《疯狂的石头》宣传发布会开始。 前来的媒体记者数量还真不少。 冲这部影片本身来的,还是冲张榆个人来的? 或许都是。 不过,不管他们来的目的为何,来了就是好事儿。 宣传嘛,不怕记者多,只怕记者少。 这类宣传活动,张榆自然也是有经验的。 这经验不是来至《活埋》,而是来至徐森的《江湖》,以及张航的《长城》。 这类宣传活动,流程也大多相似。 最后,无疑都是接受媒体采访。 《疯狂的石头》演员之中,名气都不怎么样,至少难以跟张榆相比。 这也是宁远非要拉着他宣传的原因。 一到媒体采访环节,张榆也就成了众记者的首选。 “张先生,网上传闻《封神》提档,乃针对你编剧投资的这部《疯狂的石头》,你对此怎么看?”一个记者问道,“《疯狂的石头》这部小成本电影,经得起《封神》这部大片冲击么?” “《封神》为何提档,是否冲《疯狂的石头》而来,你们不应该问我。”张榆淡淡的说道,“不过,我们这部影片,虽然只是小成本影片,但我自信它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张榆什么意思? 他似乎没否认《封神》提档是针对《疯狂的石头》啊! 对,就是没否认。 他甚至还让众人去问《封神》为何提档,为何要针对《疯狂的石头》。 嗯,他就是这个意思。 不是也是。 而他后面那句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在说,橙子传媒《封神》这部大片压不住《疯狂的石头》的光芒。 甚至还有可能被《疯狂的石头》的耀眼光芒所掩盖。 他张十三好大的自信。 他哪儿来的自信? “张先生觉得《疯狂的石头》会胜过《封神》这部大片?” 有记者追问道。 他们理解错了么? 错了就错了吧! 张榆自然知晓媒体误会了他之前话语的意思。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宣传嘛,不制造话题,宣传效果怎么好得起来? “怎么才算胜过啊?”张榆说道,“口碑,还是票房?” “两部影片类型不同,如何比较?”张榆接着说道,“《疯狂的石头》票房过亿就能回本,而《封神》若投资真破三亿,票房没个十亿,怎么回本?” 《封神》宣传上说的是投资破了三亿。 至于究竟多少,估计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不过,张榆感觉应该是有水分的。 圈内这种事儿很常见。 制造声势嘛! 就如《封神》还打着冲击国际市场的噱头呢! 那些媒体记者,显然是想将两部影片架在一起烤,把事儿搞大。 张榆自然乐见其成,十分配合。 整个发布会显得十分和谐。 当然,张榆也不会傻乎乎的把这宣传活动当成他的个人秀场,时不时的还是会把话题转移到宁远,以及影片其他演员身上。 一场发布会结束,那些媒体一报道,《疯狂的石头》和《封神》这部影片联系更加紧密了。 宣传上,《疯狂的石头》可谓占尽了便宜。 不过,如此也并非没有风险。 就像如今,网络上嘲讽之声不断。 一部小成本喜剧片,竟然敢拿来跟一部投资破三亿的大片相提并论。 凭什么? 你的脸呢? 尤其是《封神》主创对《疯狂的石头》的极为不屑,无疑更让这种声音多了起来。 其中导演冯永清更是对张榆和宁远毫不避讳的嘲讽。 他们也懂电影? 不过是运气好拍了一部口碑不错的电影,就以为自己懂电影,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这无疑让彼此火药味更浓。 当然,这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比如冯永清说张榆和宁远不懂电影,甚至还提到《活埋》。 他话里话外无非是若让他拍这样一部影片,肯定会比宁远拍得好。 至于张榆在影片之中的表演:演技勉强,略显浮夸。 换着任何一个演员,多拍几条,也能达到那样的效果。 《活埋》那部电影之所以成功,那纯属是他们运气。 而这样的人走不长远的。 张十三还是好好唱他的歌吧。 这话争议最大。 毕竟,这部电影可是得到金龙奖认可的。 宁远和张榆也凭借这部电影入围了金龙奖。 即便最终没拿奖,可你冯永清有什么资格质疑《活埋》,质疑宁远和张十三? 冯永清乃国内一线导演,也拿过不少大奖。 其人票房号召力也强。 他也算是橙子传媒的当家导演了。 不过,嘴巴很臭,闻名圈内圈外。 张榆被问及这事儿,只道了一句:你们应该问问金龙奖评委对此怎么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宣传发布会结束,张榆直接给王梅去了一个电话。 点映的事儿,王梅对此自然也是支持的。 影片如何,她作为总制片人,自然也提前观看过了。 她对这部影片的口碑还是很自信的。 离开发布会,张榆直奔燕京卫视而去。 他还有一档访谈节目需要录制。 之所以接,自然也是为了宣传电影。 随后,他还要随剧组演员参加《顶峰对决》、《欢乐星期六》的录制。 他若不跟着去,《疯狂的石头》剧组未必就有机会去那两个大火节目上宣传。 他上这俩节目也算是一种交易。 燕京卫视的访谈节目收视率还是可以的。 当然,也只是可以。 很多电视台都有访谈类节目,燕京卫视《交心》这档节目,在众多访谈节目之中,关注度不是最高,却也位居前五。 走心的,未必就是受欢迎的。 这节目的话题度恐怕还不如那《奇葩问答》。 当然,《奇葩问答》娱乐圈更强。 可如今不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么? 或许,这就是《交心》这档节目不火的原因之一吧。 接这节目,也有人情方面的因素。 张榆也好,其他嘉宾也罢,显然都不会跟节目“交心”的。 综艺节目录制,那种最轻松? 在张榆看来,那就非访谈类节目。 当然,若是节目充满“恶意”,那就另当别论了。 访谈节目之中,嘉宾被主持人问得尴尬,甚至狼狈,下不来台,可并不少见。 张榆对此自然不惧。 何况,《交心》这档节目对他也没有“恶意”。 录制前,节目组还与之沟通。 有什么忌讳? 什么可以问,什么不能问,什么必须问...... 什么必须问? 那还用说,他这次来是宣传电影的。 你若不问及相关的问题,我难道强行将话题转过去? 节目录制过程,还是很愉快的。 其中多次谈及《疯狂的石头》,张榆自然愉快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张榆和杨若雪一起回家看杨老爷子。 杨母马盛兰也在。 不知是正好休息,还是特意见见许久没见的女儿,以及未来女婿。 不仅仅他在,杨若雪的外公马世济也在。 只是两个老人的心情似乎不怎么样。 尤其是杨老爷子更是一脸怒气。 “怎么了?”杨若雪问道。 她想了想,应该不是他们惹老爷子生气了啊! 难道今儿回来不是时候? “被一部电视剧给气的。”马盛兰有些苦笑的说道,“刚把我训了一顿。” “训你还错了?”杨老爷子说道,“你看看那电视剧拍的什么?简直儿戏!抗战若是那么简单,我们会打那么多年,会死那么多人?” 张榆一听,多少猜到几分。 老爷子这是被那些抗日神剧给气到了。 至于为何会挨骂? 马盛兰在文化部工作,多少有些关联的。 当然,多少也有些冤枉。 抗日神剧泛滥,原因很多。何况,马盛兰也不负责审核那一块儿。 杨老爷子可是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虽然那时候他还小。 可战争的残酷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场战争打得他艰难了。 张榆看了那些抗日身居,都会被雷得外焦里嫩,何况是杨老爷子这样的人。 不气才怪。 抗日剧? 说起这个类电视剧,张榆脑袋首先想到的不是哪部经典,而是狗血的“裤裆藏雷”“包子炸弹”,以及“发胶”“沙发”...... 若说哪个类型的电视剧最多,那恐怕真非抗日剧居多。 而这类剧又雷剧泛滥成灾。 两个世界皆是如此。 前世,雷剧很多,但也不乏经典。 比如《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等等。 要不搬过来? “叮!” 嗯?张榆一惊,这是又触发系统了。 “拍一部抗日剧,让抗战老兵满意,事业出现变化。一,失败,赠送燕京四合院十套以安慰。二,成功,赠送编剧精通以安慰。” 拍一部抗日剧? 我这念头一起,你就给我来“任务”了? 让老兵满意? 失败,这个很容易,拍一部狗血的抗日剧,想不失败都难。 十套四合院,价值也是不菲啊! 燕京价值最高的四合院多少钱? 这个张榆还真不知晓。 不过,破十亿应该是很有可能的。 十套,那就是百亿。 若是一般的呢? 应该怎么也破亿吧。 十套,那也过十亿。 心动么? 心动。 不过,让他拍一部抗日神剧,张榆心里的抵触还是很大的。 他若真拍了这么一部雷剧,恐怕会成为他的一个大黑点。 当然,成功的奖励,张榆还是很心动的。 编剧精通,这诱惑力可不小。 张榆又前世无数经典作为参照,对这个技能就没多大需求么? 不! 他的需求更大。 比如无数好莱坞的电影改编成华语电影,若是有编剧精通这个技能,那无疑更加轻松,也更加有保障。 别的不说,他改编《活埋》可都费了老大的劲,最后甚至直接改变了初衷。 他的初衷是把主角背景换成华国人。 最终放弃了,设定成了一个美籍华人。 若是有编剧精通这个技能呢? 想让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编剧精通这个技能无疑必不可缺。 当然,张榆也可以学。 他如今的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 可哪儿有系统灌顶来得妥当。 学,总有遗漏的。 何况,学到什么时候才当得起“精通”二字? 电影学院编剧系的老师当得起么? 那些获得金凤奖或者金龙奖最佳编剧之人当得起么? 恐怕也未必。 这个编剧精通我张十三要定了。 张榆再一次想要成功了。 那么拍那部抗日剧呢? 张榆脑海之中首先闪现的就是《亮剑》,随后就是《雪豹》。 《亮剑》的话...... 这部电视剧,张榆有适合的角色么? 李云龙肯定是不行。 赵刚呢? 似乎也不怎么合适。 难道出演和尚魏大勇,然后在十几集的时候领盒饭。 可那是配角......他如今出演未必是好事儿。 毕竟,差点拿金龙奖影帝之人,转身跑去抗日剧里演配角。 这不是开倒车么? 若是不出演,只是编剧投资,算是拍么? 毕竟,系统给是“拍一部抗日剧”,而不是编剧投资一部抗日剧。 而《雪豹》呢? 张榆演周卫国肯定是没问题的。 不过,张榆并没有立马决定。 他也没打算直接就把剧本弄出来。 他准备先查询一下相关资料。 虽然两部影片都算是“虚构”的故事,可很多东西显然都是有的历史依据。 比如,武器型号,甚至名称什么的,若是两个世界有所不同呢? 完全照搬,那不闹笑话么? “你们以后要拍戏,这种电视剧不准接。” 杨若雪安慰杨老爷子几句,杨老爷子似乎还有些意难平,之后看向张榆两人,叮嘱道。 别人,他管不了。 可若是自己孙女,以及未来孙女婿拍了那抗日神级...... 他丢不起那人。 张榆和杨若雪连忙承诺。 要不,剧本写好,先给老爷子看看? 这念头在张榆脑海闪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