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脸都被打肿了,还想被打烂
书迷正在阅读:春光碎:逃跑庶女怀得可是龙胎、抢来的老婆就是香、俞为一、穿到星际开复古动物园、废柴猫猫用奶茶称霸帝国、ABO精神病疗愈院、一心捡漏,却被万人迷男主绊住了、病娇狐狸魔尊不经撩、七零家属院:我怀了糙汉三个崽、重生八零:假千金果断下乡嫁硬汉
这真是人生无常,你越不想出现的事儿,却偏偏出现了。 跑去看竞争对手的电影,不但被影迷给认了出来,还被媒体记者给撞了个正着。 这去哪儿说理去? 这不是在给竞争对手增加声势么? 你看,张十三都带女朋友杨若雪看《封神》了,这部电影可见有多牛掰! 竞争对手都支持了,你们还犹豫什么?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啊! 而张榆的粉丝会如何想? 你们都跑去支持《封神》,作为粉丝的我们,还抵制什么? 看吧! 我们其实也很好奇的。 这些念头在张榆脑海闪过,顿时感觉牙痛。 “我们的确看的是《封神》。”张榆点了点头,说道,“至于为何会来看这部电影?” “冯导不是说要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电影么?”张榆接着说道,“不来看看,怎么知道什么是好电影?” 不能给对方打广告。 “那你觉得这部电影如何?是好电影么?”记者连忙问道。 “这部电影融合了中式神话、西方魔幻、喜剧、爱情、动作、怪兽、惊悚等等元素,似乎想要满足所有影迷的口味。”张榆说道,“如果这样的电影是好电影的话,我还是宁愿拍像《疯狂的石头》那样的烂片。” 《疯狂的石头》是烂片么? 显然不是! 张榆那话也不是在说《疯狂的石头》是烂片,而是在说《封神》太杂,是一部烂片。 对,他就是这个意思。 “那你觉得这部电影对《疯狂的石头》会有冲击么?口碑和票房,谁会获胜?” 记者接着问道。 他此时有些激动了。 张十三看过《封神》之后暗示,不,是嘲讽。 他嘲讽《封神》是烂片。 啧啧! 这事儿一报道,定然引爆舆论。 “影迷会告诉你答桉。”张榆摇头,说道。 看了《封神》之后,张榆还真多了几分自信。 喜剧片一向受人喜欢。 《疯狂的石头》这类影片有着极其庞大的影迷基础。 而且给影迷一种新鲜感。 《封神》口碑扑街,这部小成本的电影,还真有机会压下这部大制作。 口碑自然不用说,压定了。 票房也绝对有可能。 张榆两人被认出,引发影院不小的骚乱。 影院工作人员连忙赶来,将张榆两人护送离开。 “下次看电影,把晓雯他们也喊上。” 上了车,杨若雪开口说道。 若非影院工作人员及时赶来,恐怕还真不容易脱身。 这感觉很不好。 “带个电灯泡干嘛?”张榆笑着说道,“下次注意一些,应该不会被认出来。” 《仙木奇缘》 “影院那么多人,他们跟着算什么电灯泡啊!”杨若雪说道,“安全一些也好。” “那就带上。”张榆点了点头,说道。 香江那事儿,似乎在杨若雪心里留下的阴影有些大啊! 刚才之事,似乎让她少了几分安全感。 狗日的李正宇。 要不要想办法找人揍他一顿? 也不知道那家伙在里面日子过得怎么样。 有没有被他的那些狱友欺负。 可惜了,那家伙还是能打的。 他的那些狱友想要欺负一下,还真不容易。 当初就该废了他,而不是用什么暗劲刺其肾脏。 人没死,还不知道有没有给其留下后遗症。 当然,也不是没有收获。 至少知晓了暗劲的作用没那么神。 想起李正宇,张榆随即就想起了吴云。 也不知道那家伙在里面日子过得怎么样。 他老爹替他出气,让一个天王狙击自己,结果却栽了一个大跟头,如今都快被极广影视的各大股东赶下台了。 若他知道了,会不会蹦出“坑爹”两个字。 对! 吴俊明还没被赶下台。 不过,日子不怎么好过而已。 这其实也没出乎张榆预料。 吴俊明哪儿那么容易被赶下台,他好歹是极广影视最大的股东。 张榆也曾想过用黑客技术寻找吴俊明的一些把柄,最终还是忍不住了。 吴俊明终究没有触及张榆的底线。 他让蔡志宁狙击自己,也算在“规则”范围内。 他吴俊明遵守规矩,我张榆难道就不行了? 当然,张榆之所以忍住,最大的原因还是怕自己对那黑客技术产生依赖,然后一步步放飞自我。 有人得罪自己,搞他。 利用黑客技术报复他...... 放飞自我,只会走向深渊。 系统给的技能很厉害,而张榆却一直在调整心态,他怕自己膨胀了。 张榆甩掉脑海之中的念头专心开车。 而此时,张十三带着杨若雪前往影院观看《封神》的事儿被媒体报道,顿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轰动的不是他们两人去看了《封神》,而是看了之后,张榆对《封神》的评价。 虽然没说其是烂片,可话语之间的意思,谁都明白。 网络上传了几次,随即就传成了“张十三看了《封神》之后,说其是烂片”。 而这也被媒体拿来直接问及冯永清。 “冯导,张十三看完《封神》之后,说你这部电影融入太多元素,不伦不类,是一部烂片,对此你怎么看?” 张榆是那样说的么? 不是! 可他就是这个意思。 我这么问没毛病。 当然,谁都看得出来,那记者就是在挑事儿。 可另外的记者只有一个念头:麻蛋,被抢先了。 冯永清显然不会去了解张榆纠结是怎么说的,他听媒体记者那么一说,顿时就炸了。 “他一个歌手,懂什么电影?”冯永清哼了一声说道,“在他眼里,恐怕只有他自己编剧投资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不知所谓,无耻至极!” 嚯! 冯永清这话一出,众媒体记者在错愣之后,随即变得无比兴奋。 骂上了啊! “那冯导觉得张十三编剧投资的《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如何?这部电影会对《封神》造成冲击么?” 记者连忙问道。 “没看过,也不打算看!”冯永清说道,“那电影不值得我去看。至于会不会对《封神》造成影响,呵呵,你们是在开玩笑么?那部电影也配?” 嚯哦! 这话更不客气了。 话题要爆。 不过,冯永清这话无疑也引起了张榆粉丝的不满,甚至引起不少路人影迷的不满。 尤其是看过《疯狂的石头》的影迷。 这么一部好电影,你竟然说不值得你去看? 难怪拍出《封神》这样的大烂片。 对! 《封神》在不少影迷看来,那就是烂片。 张榆并没有诋毁那部影片,完全就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何况,人家还给你留了几分面子,没说你那电影是一部大杂烩的烂片。 你到好,不领情,竟然还如此诋毁人家编剧投资的电影。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居然还骂人家无耻至极。 究竟谁无耻啊? 或许张十三说得不错,如果《封神》是部好电影的话,我宁远去看《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烂片。 当然,支持冯永清这种说法的影迷也不少。 冯永清毕竟是国内即将票房号召力的大导演。 张榆也好,宁远也罢,的确查了冯永清不少。 用冯永清铁杆的话来说:冯导成名之时,他们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呢。 这事儿,热度很高。 毕竟一个大导演发飙,破口大骂了。 宁远这个《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在路演的时候,自然也少不了被媒体记者问及。 “我还没时间去看冯导这部《封神》,影片如何不好评价。”宁远澹澹的说道,“至于《疯狂的石头》配不配,会不会对《封神》造成冲击,这事儿还得影迷说了算。” 什么意思? 你冯永清连《疯狂的石头》看都没看,你有什么资格评价? 人家张十三评价你那部《封神》至少是看过了。 至于《疯狂的石头》配不配,你说了不算。 影迷说了才算! 当然,媒体记者自然还会问及冯永清对张榆的评价。 “十三虽然是歌手出道,但他在电影上的天赋有目共睹。”宁远说道,“影迷包含各行业,歌手自然也在其列。一部电影如何,影迷难道没资格给出评价?” 宁远的话其实是很不客气的。 可却不像冯永清那般遭人诟病。 有理有据,而不是无端怒骂。 至少更得路人缘。 而张榆对此有回应么? 冯永清骂张十三无耻至极,话题很快就超过“张十三疑似说《封神》为烂片”,登上了热搜榜首。 如此话题热度,张榆又岂会不知道? 他不关注,他工作室难道会不关注。 张榆微博转发了这个话题,然后发了一段小故事。 故事如下: 宋代有个大文豪非常喜欢谈佛论道,而他和某位禅师关系很好。 有一天他登门拜访那位禅师,问道:“你看我是什么。” 禅师说:“我看你是一尊佛。” 大文豪闻之飘飘然。 禅师又问那大文豪:“你看我是什么?” 大文豪想难为一下禅师,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 禅师听后默然不语。 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 于是大文豪很得意的跑回去跟友人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禅师。 友人听了直摇头,说道,“你的境界太低,禅师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这故事来源于前世大文豪苏轼。 至于禅师,有说是佛印,有说是惠崇。 不过,这世界没有苏轼,也没有苏小妹。 所以,张榆做了些许改变。 没提大文豪和禅师之名,苏小妹也变成了友人。 这显然也不影响故事。 众人看了张榆这回应,先是莫名其妙,随即却又人反应过来。 他这是借这个故事嘲讽冯永清啊! 你无耻,所以你觉得别人无耻! 不管是张榆被问及对《封神》的评价,还是如今的回应,跟那冯永清比起来,无疑高下立判。 至少,张榆骂了冯永清,却没有引人反感,反而让无数人站在了他那一边。 这才是高手啊! 直接骂人,手段太low了。 张榆这微博引人津津乐道之时,两部影片的首日票房,以及电影网评分出炉了。 《封神》首日票房一亿二千五百多万。 单日票房榜位居第一,算是开门红了。 《疯狂的石头》拿下一亿零三千多万,直接一天回本。 单日票房榜位居第二,震惊无数人。 《玲珑》第三,不过票房不足两千万。 首日票房,《封神》似乎获胜,《疯狂的石头》惜败。 可以票房多少来衡量胜负,这合理么? 不合理。 《疯狂的石头》真的就败了么? 显然没有。 前者投资过三亿,而后者不过三千多万。 近十倍的差距,而首日票房不过两千来万的差距。 而就口碑而言,《封神》输得更是惨不忍睹。 《疯狂的石头》电影网评分九点二,而《封神》呢? 六点一! 这是在及格线上徘回啊! 而且两部电影参与评分的影迷数量相差无几。 评分差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电影网的评分或许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相对的公平却还是可行的。 电影网的评分乃是来至于影迷。 而影迷是有等级划分的。 等级越高,评分占比越大。 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水军刷分。 而且,影迷等级并非一成不变。 你给某部电影的评分,最终评分越近,积分就越高。 影评也有点赞和嘘声。 这些也都影响影迷等级。 比如,一部影片,最终评分九点一,你却给出一个六点零的评分,相差如此巨大,电影网虽然不会判定你属于恶意诋毁,大你的积分就会减少,等级掉落,那么你给一部电影评分占比就会降低。 同理,若是某部电影最终评分是六点零,你却给出九点一的评分,那么你即便不被网站判定为恶意刷分,也会怀疑你电影鉴赏水平。 那么,你的积分等级都会掉落,你在给任何一部电影评分,占比就会降低。 也就是说,你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影响会降低。 所以,这个世界电影网的评分,极具权威性。 哪怕是金龙奖的评选,都不得不参考电影网。 当然,《封神》也好,《疯狂的石头》也罢,他们如今的评分,也只是初始评分,肯定还会有所变动。 最终评分,还要等影片上映结束。 不过,即便如此,谁都看得出来,《疯狂的石头》的口碑吊打了《封神》。 这就宛如一个巴掌扇在了冯永清的脸上。 太他么疼了。 这样的电影还不值得看? 这样的电影还不配跟《封神》这样的大烂片造成冲击? 票房一出,评分一出,网络之上对冯永清的嘲讽之声瞬间暴涨。 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人家张十三对《封神》的评价很中肯啊! 而你呢? 对《疯狂的石头》不屑一顾? 那么,如今呢? 都顶到你大腿根了,或许很快就会***了。 还不配对你那《封神》产生冲击? 脸呢? 谁不知所谓,谁无耻至极啊! 真是笑话。 当然,对冯永清的嘲讽不绝于耳,对《封神》的骂声也绝对不小。 拍的什么玩意儿啊! 大杂烩! 一部东方神话故事,硬是被拍成了西方“王子救父记”,“王子复仇记”。 不会拍就不要拍! 你这是毁经典啊! 你要冲击国际,可也不能跪舔西方影迷而不考虑国内影迷的感受吧? 你这是忘本! “冯永清这次算是走了一步臭棋。”王梅笑着跟张榆说道。 她此时很兴奋。 《疯狂的石头》表现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首日票房破亿,而且口碑惊人。 五亿票房或许只是开始。 同期上映的影片,《封神》口碑扑街了,而《玲珑》潜力耗得差不多了。 至于后续还会不会有大片上映,不得而知。 但至少也在一个星期之后了。 那个时候,《疯狂的石头》已经过了高峰期,即便有大片上映,那冲击也是有限。 这部电影的票房必将给他们惊喜。 超越《活埋》的票房,可能性很大。 “所以嘛,做人不能太冯永清。”张榆笑着说道。 “做人不能太冯永清?” 王梅一听,却是一愣,然后看向张榆。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皆是一笑。 一切皆在不言中。 张榆故意说的,王梅也猜出了张榆的目的。 这话要是在网上流传开,绝对能让冯永清的形象大跌。 当然,对《封神》肯定也是有影响的。 “冯永清估计是急了。”王梅说道,“他跟橙子传媒签了对赌协议,这次估计够他喝一壶的。” “赌的多少票房?”张榆好奇的问道。 “具体多少,不得而知。不过,三亿的投资,怎么也不会地狱十亿。”王梅说道。 “那他不赔个好几亿?”张榆有些惊讶的说道。 以如今《封神》的反响来看,十亿票房绝无可能。 或许,五亿都够呛! 好家伙,这是要他倾家荡产啊! “你怎么算出好几亿的?”王梅哭笑不得说道,“就算要赔,也陪不了那么多啊!我虽不知道他们对赌协议具体内容,可顶多也就赔橙子传媒的损失。” “投资不过三亿,而且可能还有水分。”王梅接着说道,“而且,如今票房都一亿两千多万,怎么也回本几千万了。怎么赔好几亿啊?” 张榆一听,顿时尴尬一笑。 他拿票房来折算,显然是不妥的。 签对赌协议的,不过是想票房高了,多那点分红。 而公司呢,多半是减小风险。 估计是橙子传媒赔多少,冯永清补多少。 “《疯狂的石头》这次还真有可能压《封神》一头。”王梅接着说道,“我说的是票房。” 口碑已经压了。 准确的说不是压一头,而是吊打。 张榆笑了笑,他也十分期待。 从首日两部影片的反响来看,未必不可能。 《封神》票房或许比《疯狂的石头》高,可口碑却输得一塌湖涂。 首日票房与前期宣传,以及主创阵容的票房号召力,无疑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封神》拿下一亿多的首日票房,并没什么可惊讶和称道的。 可后续票房却与口碑息息相关。 何况,两部影片票房相近,那么排片上的距离肯定会有所缩减。 第二天,《封神》排片不变,可《疯狂的石头》却拿下百分之二十的排片。 直接增加了百分之三。 虽然不如《封神》,可也十分不错了。 而此时,两部影片在网络上被人不断对比。 未上映之前,《封神》无疑占据绝对的优势。 甚至很多影迷都认为《疯狂的石头》没资格跟《封神》相提并论。 冯永清之前为何会那样说? 除了愤怒,以及习惯性嘴臭之外,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在影迷群中有这样的声音。 而如今呢? 形势逆转。 当初如何嘲讽《疯狂的石头》的,如今就如何嘲讽《封神》。 甚至骂声还要强上许多。 太多的影迷对这部影片充满失望。 而恨屋及乌,对冯永清的嘲讽也十分汹涌。 影迷对他这部电影失望,张榆粉丝自然落井下石。 你之前不是嘲讽我家十三么,如今怎么说? 做人不能太冯永清啊! 这话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无疑是对冯永清最有力的嘲讽。 没人知晓这句话的起源,甚至都不知晓为何一下就火了。 而且火得一塌湖涂。 直接从网络上火到了现实之中。 冯永清气极,却只能装着不知。 而首日票房出来之后,他被问及《封神》和《疯狂的石头》之后,却只有一句话了:《封神》才是单日票房榜冠军! 只是他没想到,打脸的速度来得太快,让他有些触不及防。 好似要把他的脸给打烂一般。 八月十日,周六。 无数上班族休假,周末的票房绝对比平时高上不少。 八月十一日,影片上映第二天的票房出来,却让无数人震惊了。 《疯狂的石头》以一亿三千多万拿下单日票房冠军。 而《封神》却直接跌落一亿大关,只拿下八千七百多万的单日票房。 上映第二日,《疯狂的石头》就实现了逆袭。 而且排片比《封神》低的情况之下。 两部影片,两日票房累计都破了两亿。 可《疯狂的石头》却更高。 问题还在于这部影片乃是一部小成本喜剧片啊! 上映两天时间就把三亿投资的大制作给踩在了脚下。 厉害! 当然,你若非要抬杠,说《疯狂的石头》上映时间应该从点映算起。 那没什么可说的。 可第二日票房增长可是很惊人的。 首日票房破亿,那是算上了点映之时的票房。 可第二日的一亿三千多万可是实打实的。 《疯狂的石头》票房大爆,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即便是对这部影片极为自信的张榆,此时都有些懵! 这票房逆天了啊,怎么就这么爆了呢? 电影火了,出演这部电影的众多演员也跟着火了。 不仅仅是主演火了,出演配角的也火了不少人。 其中就包括出道多年的洪明浩。 “我就这么火了?” 洪明浩并没有跟着跑路演,而是又进了剧组拍戏。 他毕竟只是一个配角。 上映前跟着上了好几个节目,参加了许多次宣传发布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他合同上对配合宣传也没多大的限制。 影片还没上映,他就又接戏了。 他不缺席。 当然,很多都是得益于他老爹的人脉。 这次直接是跟着他老爹入的剧组。 出演配角,并且也做一些动作执导的活儿。 《疯狂的石头》大卖,自然引得圈内众人热议。 估计谁也没想到会这么爆。 洪明浩显然也没有。 他当初接那戏,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在张榆的面子上接的。 可谁曾想到他竟然凭借这么一部小成本电影,一个男n号火了! 他之前出演过不少大片,而且不少还是重要角色。 结果,不管电影火没火,他都没有得到多少关注。 这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 如今,竟然火了。 这还真是火不火靠命啊! “浩哥,火了还不好么?”彭州笑着说道。 彭州乃当红男星,有型有颜,还很努力的那种。 他也是洪天平的徒弟,也是其公司力捧之人。 “火了自然好。”洪浩明摇头,说道,“只是没想到竟然这么火的。真是出人意料啊,在意的电影没让我火,没在意的电影,竟然火了。我真不想这样火啊!” “浩哥,你最后那句有些凡尔赛了。”彭州笑着说道,“那你想怎么火?” “你说呢?”洪明浩说道,“啊州,你说我是不是选错路了?我不应该走动作演员之路,而应该当喜剧演员!” “就你,还喜剧演员?”洪天平看不下去,开口说道,“你也不拿镜子照照!” 彭州不语,洪明浩尴尬一笑。 当年香江功夫喜剧类电影,他老爹占据半壁江山,乃是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人。 “怎么,不信?”洪天平哼了一声,说道,“你尽可去试试。” 洪天平没看过《疯狂的石头》,可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啊。 何况,最难演的不是动作片文艺片什么的,而是喜剧片。 若是偶尔出演一部喜剧片,或许还没什么。 可若一直出演,那或许就是一种折磨。 洪天平他觉得做的动作类影片,只是在影片之中添加喜剧元素而已。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喜剧演员。 “你这次火,那是剧本将角色写得出彩。”洪天平说道,“你有演喜剧的天赋么?你是火了,可你都没你影片之中的一句台词火。” 什么台词? 我顶你个肺! “这话扎心了。”洪明浩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他的确没他在电影之中那句台词火。 甚至,他都是靠那句台词火起来的。 这人世事难料啊! 所以,洪明浩觉得自己这次火得莫名其妙。 “回头我跟公司商议一下,看能不能借机把你捧起来。” 洪天平看了自家儿子一眼,随即说道。 洪明浩火了,公司若是再出些力,未必就捧不起来。 这至少是一个机会。 洪明浩却是一笑。 可不知道为何,他内心之中似乎并不报什么希望。 他不是没被捧过,只是都以失败告终而已。 次数多了,洪明浩也就绝了那心思。 如今,显然心思又活络了起来,只是期望值不高而已。 或者说他不敢报太大希望。 他怕又失望了。 《疯狂的石头》爆火,票房一路走高。 上映第三天,单日票房虽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周末,依旧破亿。 而《封神》口碑崩盘,票房下滑严重。 第三日单日票房只有五千万了。 这让冯永清在记者面前差点没忍住骂娘。 不过,他嘴依旧很硬。 说口碑不好,那是因为国内影迷还没有与国际接轨。 就差点说国内影迷品位不够。 可这也足以引起国内影迷的不满。 至于票房? 《封神》的目光重来都没有放在国内,而是盯向了国外。 只要打开国外电影市场,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成功。 而票房口碑皆不如《疯狂的石头》之问,冯永清先是避而不答,随后被问得没办法,又拿国外市场说事儿了。 “《封神》国外市场会不会扑?”宁远看向张榆,问道。 “我哪儿知道。”张榆直接撇嘴,说道。 是么? 宁远似乎有些不信。 这家伙,《封神》还没上映,他就猜出出可能会因为西方魔幻风格而引影迷不满,导致口碑扑街。 而如此无疑证实了张榆的猜测。 这家伙眼光还是很独到的。 如今网络上《封神》被批击最惨的无疑就是这点。 添西方影迷过多,让国内影迷不满了。 “等几天就知道了。”方正显笑着说道,“不过,我感觉《封神》在国外,可能也会扑街。若是票房还不如《活埋》,那就好看了。” 等几天,《封神》就会在海外上映。 “我想那个时候,冯永清的脸色一定很精彩。”宁远笑着说道。 他那笑容有些幸灾乐祸。 显然对冯永清说他不懂电影之事耿耿于怀。 至于影片口碑,两人都没提。 也无需提。 《封神》的口碑若是超过《活埋》在国外的口碑,那才是奇怪呢。 《活埋》这电影在国外的口碑,可是比国内的口碑强上不少。 当然,票房无法跟国内相比。 不过,也是极其不错的了。 《活埋》在北美拿下近两千万的票房,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等地也相差不多。 海外票房破五千万。 不是华币,而是美元。 这海外票房在众多华语电影之中,也算极其不错了。 或者准确一点,那就是名列前茅。 张航那部同期上映,国内票房破了十亿的《长城》在海外票房都还不如《活埋》呢! “对了,你叫我们来什么事儿?”方正显开口问道。 他这段时间,可不是一般的忙。 宁远也好不了多少。 《疯狂的石头》大火,万盛影视增加宣发成本,宁远还需四处宣传。 “看看!” 张榆随即拿出剧本,一人一份,递了过去。 “嗯?” 两人都是惊疑一声,随即看了看张榆,然后目光落在了剧本上。 “《疯狂的赛车》?” 两人滴咕了一下,随即拿起剧本翻看了起来。 《疯狂的赛车》讲述了自行车运动员耿浩在痛失金牌后,他又被终生禁赛,为了维持生计,他干起了用冷冻车为餐馆送海鲜的行当。 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他被卷入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桉件之中。 这电影风格与《疯狂的赛车》无疑是一脉相承,也是多线路叙事,然后巧妙相连。 方正显也好,宁远也罢,都只是大概的看了看剧本,并没有仔细研究。 不过,即便只是看了一个大概,就已经足够了。 他们都看出了张榆的打算。 “你想用这部影片进军春节档?”方正显说道。 “如何?”张榆点了点头,说道。 如今八月份,而今年春节在二月份,还有五、六个月,速度快一些,定然来得及。 借《疯狂的石头》话题余热,必然备受关注。 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也必然有一席之地。 这类喜剧片,很适合春节档的观影氛围。 “用《疯狂的石头》原版人马?”方正显说道。 若是如此的话,宣传的噱头都有了。 “那你得问老宁了,他是导演。”张榆说道,“不过,男主可以用自己人嘛。” “你要出演?”宁远一听,顿时眼睛一亮。 张榆若是出演,票房恐怕更有保障。 “你看我像是有档期的人么?”张榆撇嘴说道。 他最近忙着杨若雪的专辑,然后还要忙袁翔的专辑。 哪儿抽得出档期去拍电影? 若是客串一下,那到没问题。 另外,《奔跑吧,兄弟》他虽然甩手,但不会真完全甩手不管。 他还指望这个节目火了之后,卖版权呢。 “你不会打算让刘博主演吧?”宁远有些惊讶的说道。 “这部电影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张榆说道,“借机捧一下自己演员,何乐而不为呢?” 张榆欲签刘博,刘博自然不会拒绝,很干脆的答应。 而如今,他就是十三工作室的唯一签约演员。 当然,张榆自己不算。 宁远不语,而是看向方正显。 他到无所谓。 从个人角度来说,他还真希望如此。 他跟刘博私人关系不错。 而且刘博签约十三工作室,还是他出的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如张榆所说,这部影片最大的卖点,不在演员身上。 “公司那边?”方正显问道。 这部电影显然也绕不开公司的。 不仅仅是为了赶上春节档需要公司支持,也需要公司发行。 “问题不大。”张榆说道,“我会跟花姐说的。” 公司那边会给张榆这个面子么? 会! 万盛影视绝对不会为这事儿驳了张榆的面子。 公司最在意的恐怕是投资份额。 至于主演用不用其签约艺人,那就是其次了。 何况,这部影片肯定也是他们工作室主导,如《疯狂的石头》那般。 “刘博捧得起来么?”方正显问道。 他一直以为,张榆签约刘博,给其定位,只是配角。 毕竟,任何一部电影,都少不了配角。 刘博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工作室运作一下,接一些配角,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何况,他们工作室还背靠万盛影视,资源还算不错。 “没捧怎么知道呢?”张榆说道。 方正显为何这么问? 还不是因为刘博外形并不怎么样。 张榆也不知道。 不过,捧也一下再说。 红了,自然是好。 没红,也不会亏。 刘博给张榆的感觉很像原版黑皮的饰演者。 或许,他也能跟原版那演员一样,成为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 试试也无妨,万一又惊喜呢? “宁导,你开玩笑呢?” 刘博有些惊讶的看向宁远,显然对他的话有些难以置信。 下部电影,他演男一号? 而且是进军春节档的影片? 幸福来得太突然,触不及防之下,如何相信? “十三钦点的你,还能有假?我还能拿这事儿跟你开玩笑?”宁远说道,“这部影片,投资比《疯狂的石头》大上不少。” “这......” 刘博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 此时激动不已。 以前只能跑龙套,没想到先是出演了一部大火的电影,如今直接晋级主演了。 而且还是一个大火的题材。 仅凭名字,刘博就可以看出,这是《疯狂的赛车》肯定跟《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 这电影火的可能性不低。 这样的电影,自己竟然有机会主演? 主演一部大火的电影,跟担任一部大火电影的配角,那完全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选择很重要。”宁远有些感叹的说道。 《疯狂的石头》点映之后,并非没人找上刘博。 不过,刘博最终选择签约十三工作室,甚至连条件都没问一下。 刘博一听,满脸庆幸。 《疯狂的石头》排片继续增加,第四天就超过了《封神》。 不过票房却也逐渐下滑。 第四天,单日票房跌落一亿大关。 不过,累计票房却破四亿。 第六天,票房破五亿。 张榆对影片的票房期望,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就达到了。 而《封神》呢? 第四天直接跌落五千万,上映六天,累计票房不到四亿。 毫无疑问,这部橙子传媒的大片,不仅仅口碑,票房也被一部小成本影片给吊打了。 影片上映一星期之后,《封神》在海外上映。 对此,无数人关注。 而这个时候,张榆忽然发了一条微博。